中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一百五十多年来公认的杰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为各无产阶级政党奉为圭臬。而宗教,则是几千年来在人类中一直长盛不衰的信仰形式。通过马克思主义和宗教的基本特点(包括其基本前提和理论特点)的分析,结合两者对待真理的不同态度和对社会生活的不同影响进而研究其对人成长的精神世界塑造与发展的作用是本文的一大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信仰、真理
Abstract:
Marxism is a 150 years of recognized outstanding view of the world and methodology, and regarded as the very guide to action for the proletarian party. On the other hand, relig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as been enduring in the human form of belief. By analys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 including its basic premise and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xism and religion , combined with the two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truth, and the different effects on social life and thus to study the spiritual world of hum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of shaping is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Key words: Marxism religion belief truth
引言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1】
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逐渐成熟,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德意志的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多年系统的有关理论学习和不断地从事革命实践活动,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真理,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品质,从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建起了一座不朽的思想殿堂,为世界人民的未来指明了一条大道。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下的理论体系。只要资本主义依然存在,那么马克思主义就一定有其用武之地。而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因为其集大成的突出特点而有更加久远的意义,必然可以人类文明史上发挥更加重要关键和长远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无论用来指导个人的社会生活还是阶级或者政党抑或是国家政治活动,都是关系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与人和内心精神的发展与未来的。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自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罕见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开始,人们开始更加信仰马克思,认为马克思和他的学说可以解释这一切,甚至可以提出有效而可行的解决办法。
而传统意义上的宗教,这一伴随着人类文明几千年的特殊信仰形式,在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中一直长盛不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宗教或在明处,或在暗处,与社会各种势力结合在一起。即使尼采喊出“上帝死了”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喊之后,世界各大宗教的信徒依然庞大,依然在不断壮大。“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尽管外表上很科学化,但骨子里仍是属宗教的。”宗教依然是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一股谁也不能忽视的巨大力量。“以世界人口为50亿计算,全世界各宗教信徒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83.1%,其中基督教徒占31.4%,伊斯兰教徒占17%,印度教徒占13.4%,佛教徒占6.1%”据英国《自然》杂志公布的一项调杳表明,仍有40%的美国科学家相信上帝的存在,这一比例与30年前所作的调查几乎一样。据统计,如果用强大的网络搜索软件查询万维网中有关“上帝”的资料,就会得到41万个索引;如果查找有关“基督”的引文,网络就会提供15万处之多:在国际互联网上大概有2万多个讨论组,而其中有关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讨论组堪称是活动最热火、内容最充实的。【2】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宗教可以安慰他们的灵魂,找到某种“神秘”的灵魂慰藉。而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宗教为掩饰,从事某些不可告人的阴谋活动,参与历史的发展和演化。对于人类历史上这一重要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忽略;而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的观点也冲击着宗教生存的根基。因此,分析马克思主义和普遍意义上的宗教之间的区别和可能有的联系,进而在这两者中进行抉择,是一项很有必要的任务,也是一项杰出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就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范畴,能够彻底坚持和运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在社会历史的研究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思想先驱。马克思在其学术发展过程中曾经信奉的两位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前者是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而后者虽然在自然方面坚持唯物主义,但是在社会生活方面还是不自觉地靠向唯心主义的深渊。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突破,导致了整个学说的全面进步。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未来所描画的壮丽图景。这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由逻辑和哲学推理出来的可能世界。因为它的基础根植于现实社会,就如“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3】,坚持唯物主义,经由剩余价值理论,可以推出科学社会主义。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不是西方社会茶余饭后消遣之哲学,它是人民革命的领路人,引导人民用正确的世界观看待这个世界,进而以正确的方法论影响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得到了进化——因为它坚持的一大法宝就是辩证发展的眼光,而这是宇宙中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一点是物质和精神对立统一的关键点。只有实践这一条才能沟通这两者,验证这两者。
宗教的基本特点
近代宗教学的奠基人麦克斯·缪勒( Max Muller 1823-1900 )谈到宗教时使用了这样的措辞:各种宗教定义从其出现不久,立刻就会激起另一个断然否定它的定义。看来,世界上有多少宗教,就会有多少宗教的定义,而坚持不同宗教定义的人们之间的敌意,几乎不亚于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之间的对立。【4】
宗教,虽然具有多样性,但是其本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圈定的。
首先,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宣扬神的意志。宗教多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并且在理论体系上谬误颇多,但是它本身却并不加掩饰。因为不像哲学,完全是以一种思辨的态度来观察世界;在宗教的“教化”中,利用人民的精神感情来弥补其体系的缺陷。
其次,宗教依然是以人为主体的,即人按照自己的神貌创造了神。只是在宗教意义下,人作为主体,却被消解了主体意识。事实上,神就是人被消解的主体意识的一种客体化。
再次,任何宗教都不是仅仅一种思想或者信仰。人们眼中的宗教,概括一下包括以下内容——宗教的观念、宗教的体验、宗教的行为和宗教的组织和制。所以在分析宗教的时候,需要选择正确的角度,条分缕析解剖宗教复杂的外衣,而不能一概而论。
经常有人争辩,我国的儒家是不是一种宗教。黑格尔这样说,出现在东方宗教里的上帝变成肉身的信仰,就是没有真理性的,因为东方宗教中的现实的精神是没有上帝变成肉身这种观念所包含的神人和解的原则的。【5】
但以我上面的分析看,儒家基本上不能算是一种宗教,只能是一种伦理学,服务于政治的伦理学。西方法一些人仅仅看到它的国教的“外貌”却没有注意它的本质。孔子从来没有提倡过宗教,只是希望把宗教融入到礼仪传统中时才提到宗教。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对真理的态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同时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因此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但是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因为:
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由于真理是客观的,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也就是说,不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得出多少种结论,但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真理是一元的,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没有阶级性。
而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虽然特定的宗教坚持一种信仰(信徒所谓的真理),但是他们的真理的基础不是客观存在,而是想象中的神灵的启示,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当然还有一些宗教人士是主观唯心的代表人物,比如说贝克莱主教。由此可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是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着任何主观真理。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即宗教所属的范畴)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即神灵)的一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主观的。但是只要从实践的角度去分析,不难发现唯心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的物质性。人类依赖大自然,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由意识作为指导,但是其本质依旧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世界。另外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者眼中,实践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实践的长期作用区分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真理发现的不竭动力,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钱学森先生在回国后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他说,“我在美国是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一心想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技术救国,不懂得政治,回到祖国,通过学习才慢慢懂得马克思主义,感到科学与政治一定要结合”,“即使是从事纯技术工作,也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6】西方许多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方面自觉地用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回到社会生活中就无所适从,像牛顿、普朗克这些大家都在自己的学说里为上帝保留了位置。而这两位学术大家也因为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影响了他们在科学上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相比他们,钱学森先生回国后能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敬仰。
宗教,过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精神还不以真实世界加于它的忧虑、烦恼和穷忙为己足,还要在千百种迷信的心态下另造一个幻想的世界。人按自己的形象制造一些妖魔、神灵和圣者,然后又必须经常对这些东西奉献牺牲、祈祷、修葺寺院、许愿还原、朝香、迎神、装饰偶像等等。敬神事鬼还到处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甚至使现实也蒙上了阴影。生活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态都被当做是那些鬼神的作用。”【7】这是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对宗教的一段话。他认为宗教和鬼神占去了人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宗教在历史上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在漫长的历史中,宗教一直处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顶端,支配广大人类的精神世界,对人类社会各种文化形式的影响也是具有支配性的。原始社会的宗教在人类历史上就曾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作为人民各种文化的母体,曾是人类在严酷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生存下去的重要精神力量。【8】因为人在大自然面前以及在自己创造出来的社会的错综复杂中是脆弱而容易迷失自己的,宗教的观念和体验是他们所关注的宗教。这就是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马克思所说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肯定了宗教为人生减轻苦痛,但是也麻痹了人民的灵魂的无奈又心痛。另外有一点不可忽略,文化与宗教的历史性的结合,并不是上帝的启示,也不完全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其中也有自然而然的成分,表现出某些历史的必须性。而类似于教皇等宗教上层人士,把宗教变成一种谋取权利或者财富的手段,更有甚者用它影响政治的力量对比和历史发展。远的是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中世纪,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以来,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大国进行了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从而出现了世界范围的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充分利用基督教作为其工具。主要表现为由传教士组成的传教使团密切配合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军队的行动。由于这种以宗教为掩护的殖民主义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它往往能起到单纯用军事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当然,传教士中也有不少确实是怀着虔诚的宗教信仰进行传教的人,但传教使团的活动总的来说是服从西方殖民主义列强的政策的。亚、非、拉许多国家的近代史同样有类似中国的情况。在天主教、基督新教的海外传教事业中,许多传教士既传播福音,又探察殖民路线,搜集当地情报,或充当殖民军中的工作人员。某些西方的传教团不仅是殖民侵略的先遣队,而且本身就是殖民者,直接参与经商,甚至参与奴隶和鸦片贸易。在亚洲和非洲,一些传教士鼓吹使用武力向反对他们的人民进行军事征服。近代西方的传教活动既夹杂了殖民扩张,造成了民族隔阂与对抗,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文明的相互交融,特别是向全世界传播了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必然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产生。在同西方列强的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也曾以宗教的形式来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9】近些年来宗教和民族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些反动势力——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等等都是当今这个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世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起源。
对人的精神影响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法宝,既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和事物的发展(这些是这个物质世界存在的根本)。另一方面它又能够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能够让人积极面对人生和社会中的纷繁复杂,乐于实践,乐于发现真理,能够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并努力解决,而不是一筹莫展。马克思主义以理性的思维分析这个世界的光明与阴暗,不刻意宣扬什么,也不刻意回避什么。在坦白的基础上,授人以渔,教导人不断突破自己的固有思想。
而宗教,则消极大于积极的态势。因为人消解了自己的主体性,看待社会的态度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消极。宗教用自己的外衣糊成一只纸老虎,保护那些自认为脆弱的人们。而且宗教容易变相地“愚弄”民众,左右人民的思想。比如说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虽然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反对国内外的反动势力,但是因为他们的指导思想是不现实的,甚至可以说是虚幻的,导致某些参与其中的民众妄图用“神力”来克敌制胜,所以不免以失败告终,并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就是宗教对民众精神消极影响的极端例子。
坚持马克思主义,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因为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现在可预见的未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不容置疑,而宗教则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殆尽。因此,我们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适当引导宗教,尽可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而减少其消极的影响。上面提到的有一点可以借鉴,就是可以学习孔子,把宗教的一些积极因素分流到礼仪、禅学、音乐和绘画等等。
其次,要重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民族宗教问题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交往的发展,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巩固,其作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加强。当然,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往往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协调关系,或是动用世界舆论,对各国政府决策施加影响。国际组织作为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家关系中仍处于从属地位,是国际关系的一种补充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主权国家推行其对外政策的工具,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受主权国家尤其是某些大国地影响和制约。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组织的大量涌现,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扩大,其法律地位也日益增强。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关系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同于主权国家的作用和影响,国际组织在裁军、缓解国家关系、缓和地区冲突、制止战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调解民族矛盾、协调宗教纷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之,我们需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既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还可以用它来引导人民群众逐步靠近唯物主义,提高社会发展程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周文礼.《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D].湖南.中南大学.2002
[3] 毛子水.论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4] 吕大吉.关于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问题的思考
[5]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 《人民日报》 (2002年06月24日第一版)
[7] 叔本华.《叔本华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8] 孟高峰.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4
[9] 乌小花.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D]北京.中国民族大学.2009
- 本文标题: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区别
- 创建时间:2011-03-08 19:11:08
- 本文链接:essay/On-the-difference-between-Marxism-and-religion.html
-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