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步的讲究
Nick Yam Lv7

因为之前感冒,晨跑中断了好久。今天酣畅淋漓地跑完十公里,身体一时有点接受不了,于是不自觉地拖着脚步走。走着走着我就体味起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迈步细节来了。身体疲劳的时候,体会就敏感许多。

小的时候我们常常被教导说,走路要昂首挺胸、脚跟落地等等。潜移默化中我们养成了优良的习惯。社会上也常常通过这些细节来评判一个人的教养和心态。这些肢体上的教导和学习我们的母语一样,都是比较感性的表达,用着用着(或者说着说着)就习得了,说话的时候全然不会顾及什么主谓宾怎么排列,定状语怎么安插。但是如果稍稍研究一下,走路还是有其力学的讲究的。

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可能就要用到我的老本行——各种力学。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最核心需要了解的是重心。在各种体育项目和舞蹈动作的训练中,重心是不可忽视的,有的要抬高重心,有的要降低重心。

抬高重心的时候,我们的姿态比较优雅,但保持这种状态比较费力;
降低重心的时候,我们的姿态比较稳定,保持状态也更轻松一些。

在日常走路中,如果你仔细留意,就可以区分两种明显不同的方式:膝关节以上迈步(也就是大腿主动型迈步)和膝关节以下迈步(同理就是小腿主动型或大腿被动型迈步)。

大腿主动型迈步通过髋关节和膝关节之间部分的主动行进来实现前进。从力学角度看,髋关节以上部分的人体作为一个整体,他的重心基本在胸腔附近。小腿主动型迈步通过膝关节以下部分带动上体实现前行。这种方式在实际的身体协调中会自然而然地带动昂首挺胸的姿态。从力学角度看,膝关节以上部分的人体作为一个整体,他的重心基本在腰腹之间,如果是大腹便便的体型,重心可能会更加靠下一些,接近臀部。所以后一种迈步方式的重心明显低于前一种。这种姿态的一个影响就是身体会蜷曲下沉,不够挺拔。

根据前文提到的日常生活体会,大腿主动型迈步比较费力一些,消耗的能量更多一些,特别是因为重心在胸腔附近,腰腹部的运动较为明显,不容易积聚太多脂肪。而后一种走路姿势比较轻松,腰腹部的重心因为稳定性的需要导致该部位的运动不够,更加容易积聚脂肪。所以从理论上说,前一种迈步姿势更佳有利于减肥大业。

从平时的应用中举几个例子。高抬腿、跳舞这两种主要运用的就是前一种,其中高抬腿可以说是大腿主动型迈步姿势的极端情况,能够让你更好的体会这种姿势的重心和运动消耗。登山的时候上台阶,明显使用的是后一种,尽量降低重心来减少能量消耗。当然,登山过程中的力学知识相对来说更加复杂一些。这些年,人工智能比较火。那么人形机器人的行进运动学一般来说用的也是后一种姿势,这也是稳定性和能量消耗节省化的双重考量。

小文通篇而言,力学理论知识只是一个引子,相当不严谨,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前一种迈步方式,来指导我们通过提高重心更多的运动我们的腰腹等肢体躯干,昂首挺胸提高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