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是一块广告牌——坐在清华“真维斯”写评论
Nick Yam Lv7

一直在人文图书馆自习,这周没有去过四教。惊闻我永远都不可能在清华四教上课了。因为清华已经没有了第四教学楼。而矗立在原址的是真维斯楼。尽管校方事后说四教的称谓将会得到保留。但是无论如何,这栋教学楼的官方名字是“真维斯”,四教仅仅是曾用名而已。于是趁着改名不久,来到了曾经的四教。

曾经,清华的教学楼中最有名的当属二教,尽管大礼堂草坪边上的这栋建筑并没有经历日军的蹂躏,但是那些在校园里流传的惊悚故事真是神乎其神,让第一次听到的人将信将疑。当然这只是一种校园黑色文化而已。二教作为教学圣地的属性并没有被玷污,每天还是有很多同学在里面探索新知。但是四教呢?四教真的消失了。古今有很多人改名前后简直判若两人,同理教学楼不仅改了名,潜移默化中是否也移了他的性情和文化呢?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曹彬在微博上称此楼:“有望取代二校门,成为最受游客欢迎拍照景点。”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清华以外的认识中,清华的形象让人情何以堪。难道清华大学新的百年就是这样开始的么。

以前食堂改名都是征集学生意见的。百年校庆年里,清华里的道路也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尽管同学们对此不是很支持,但是还是会慢慢适应。但是这次教学楼改名是挂牌当天才知道第四教学楼已经改名,之前没有公示。平时的教学楼是直接用人名命名的,学生们反映没有那么大,但是以品牌名称命名还是第一次,还是大家熟悉的牌子,觉得不太合适。另外大家都要去这个楼上课的,感情比较深。校方表示,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资助学的通行做法,清华也设有这样的捐助项目。2003年,裕元集团捐助清华大学最大的教学楼——第六教室楼的建设,第六教室楼也叫“裕元楼”。这里笔者发现了两个问题:首先以前的清华比较民主,前几天清华网费改革和这次教学楼改名都折射出校方对学生的考虑没有放在第一位——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这样做还是学校么?第二点是“国际惯例”。中国如果做一些和国外不同的事情,就是中国特色;如果和国外相同,那么就是国际惯例。完全不顾事情本身的意义和影响。作为中国瞩目的高等学府,即使尊崇国际惯例,也应该挑选一下名字是否和清华的文化协调。当然清华新闻学院院长李希光教授是想到这一点的。他解释"真维斯"是"真理维护者居于斯楼"的意思,并提议将此解释正式列入清华校训。

如果说"真理维护者居于斯楼"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虽然有人按照这种逻辑杜撰出了一句——“杰出人士居于斯邦”,更有人说出了真相——杜撰雷人者居于斯楼),那么列入校训完全是画蛇添足了。

要知道,校训是需要经过时间认可的,至少需要同学们的普遍认可。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能够激励同学们奋发昂扬,但是真维斯呢?更多的让人想到的是一个商业化的品牌。如果说这样的命名方式是国际惯例,那么一转身,对于我们神圣的校训,一下子就是“中国特色”了么。

难道这就是清华校方的高深逻辑?有了“真维斯”的先例,清华的几大教学楼会不会相继沦陷呢?如果一个企业,比如说微软;提供了一个大学30%的运行费用,那么这所大学是不是应该改名微软大学了呢!我想很多企业一年的广告费用肯定可以捐个楼出来,这样的一种广告营销方式是不是一种创新呢?想到这里,坐在真维斯里面的我不禁笑了——原来这是一块广告牌!

 评论